压疮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,引起血液循环障碍,组织营养缺乏,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。2007年NPUAP给压力溃疡重新定义为皮肤或深部组织由于压力、或者压力混合剪切力及/或摩擦力作用引起局部损伤,常发生在骨隆突处。
压疮的好发部位:
压疮多发生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、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及受压部位:根据卧位不同,受压点不同,则好发部位不同
仰卧位好发于:枕骨隆突、肩胛骨、肘、脊椎体隆突处、骶尾部、足跟。
侧卧位好发于:耳部、肩峰、肘部、髋部、膝关节的内外侧、内外踝。
俯卧位好发于:耳、颊部、肩部、乳房、男性生殖器、髂脊、膝部、脚趾。
半坐卧位好发于:枕骨隆突、肩胛骨、肘部、骶骨、坐骨结节、足跟。
坐位好发于:坐骨结节。
压疮发生的原因:
引起压疮的主要原因是压力,过度的压力作用于皮肤上导致皮肤病理变化与压力的强度、压力持续作用时间及组织的耐受性有关。Braden和Bergstrom构建了压力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导致压力性溃疡的模型,同时结合了组织耐受性的内在及外在因素
压疮的分类:
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(NPUAP)2007年压疮分期
第I期:皮肤完整、发红,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,压之不退色
第II期:部分表皮缺损,皮肤表浅溃疡,基底红,无结痂,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泡。
第III期:全层皮肤缺失,但肌肉、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,可有结痂、皮下隧道。
第IV期: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、肌腱和骨骼的暴露,常有结痂和皮下隧道。
可疑深部组织损伤:由于压力或剪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(如变紫、变红),但皮肤完整。
不可分期: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(或)痂皮。